故事词典 精品故事阅读鉴赏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历史 > 传奇

传奇故事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原因是什么?有何重大的意义?

分类: 传奇 故事词典 编辑 : 故事大全 发布 : 01-09

阅读 :2386

在我国解放战争初期,蒋军与我军相比有着诸多的优势,然而就在此时,我军毅然的决定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那么这是有何重大的意义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年月,国民党军胡宗南部进占延安,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辗转陕北的大山之中。毛泽东和中央军委采取“蘑菇战术”,利用陕北的险要地势和群众基础,与余万敌军周旋,“将敌磨得筋疲力尽”,然后徐图消灭之。在与敌打“蘑菇战”的同时,毛泽东已开始思考如何打破敌人的重点进攻、转入战略进攻的问题。

战略进攻的主要方向,定在中原地区。

中原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又是蒋介石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中原地跨苏、皖、豫、鄂、陕五省,北枕黄河,南临长江,东起运河,西迄汉水。我军经略中原,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就可南扼长江,东摄南京,西逼武汉,直接威胁蒋介石南京政权,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中原逐鹿,鹿死谁手?

毛泽东同蒋介石的较量,将决定战争的命运,同时也决定着国共两党和中国革命的命运。

谁来担当“出击中原”的重任?

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选择了刘伯承和邓小平!

为适应“出击中原”战略进攻的需要,年月日,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中原局,以邓小平、刘伯承、李先念、张际春、郑位三、李雪峰、刘子久、陈少敏等为常委,邓小平为书记。

月日,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电令刘、邓: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积极准备于月底突破黄河,挺进中原。刘、邓接电后,立即部署进行各项准备。

年月日晚,刘邓大军四个纵队万余人,在山东省的临濮集至张秋镇公里的地段上,一举突破天险,强渡黄河。此举打破了蒋介石号称可抵万大军的黄河防御体系,揭开了我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这是一个惊世之举!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中毛主席、党中央为发起战略反攻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而强渡汝河则是刘邓大军在千里跃进大别山途中的关键一仗,也是最紧张最激烈最惊心动魄的一次战斗。它不仅创造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辉煌战例,而且为拉开我军战略反攻的序幕奠定了扎实基础。

月日,刘邓大军突破敌人重兵围堵,胜利通过黄泛区涉过沙河后,向汝河急进。至日,一纵、二纵、三纵在击退国民党军沿途少数阻击部队后,均渡过汝河,逼近淮河。而此时,六纵和中原局领导机关、野战军指挥部直属队等数万人马刚到达汝河北岸,正准备强渡之时,国民党整编第师就抢先占领了汝河南岸的渡口,炸断了先头部队搭建的浮桥,堵住了去路。而紧跟在背后的个师的敌人,距离汝河北岸只有余公里,不用一天时间就可以赶到。

部队通过黄泛区后,行进在大平原上。

汝河是淮河的一条支流。河面不宽,大约五、六十米;水深三、四米左右。八月份的汝河,水流湍急,河床深凹,河岸陡峭,根本无法徒涉。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部队能否在几个小时内强渡汝河,关系到整个跃进大别山的成败。在此千钧一发之际,刘邓首长和李达参谋长到了六纵。刘司令员说:“情况就是这样,后有追兵,前有阻敌,现在只有采取进攻的手段,杀开一条血路。狭路相逢勇者胜!要勇!要猛!明白吗?”邓政委强调说:“现在没有别的出路,只有坚决打过去。要不惜一切代价,不怕任何牺牲打过去。”很快,“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号召,象电流一样传遍整个部队,激励着每一位参战人员,整个汝河岸边沸腾起来。

当日傍晚,六纵副司令韦杰、旅长肖永银带领先遣部队十八旅五十二团,先期到达大、小雷岗村对面。这时,十八旅政委李震也率领五十三团赶来,命令二营选派几十个高个子战士在河里扛着仅能找到的多块门板搭成“人桥”,迅速渡河增援五十二团。

日凌晨两点,六纵主力开始抢渡汝河。借助火光,他们看见敌人在大小雷岗和东西王庄等村庄对浮桥形成了马蹄形的包围圈。肖永银旅长率领五十二团在左,邢荣杰参谋长率领五十三团在右,组成第一梯队,端着刺刀攻击前进,六纵政委杜义德在五十二团前卫营后面靠前指挥。

十八旅政委李震命令全副日械装备、全团战斗力最强的五十三团一营(余人):“不管发生什么情况、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要绝对保证刘邓首长的安全。”他们冒着敌机的低空轰炸、扫射和守敌近距离的侧射,边走边打,在大小雷岗和东西王庄一带,从国民党八十五师固守的阵地中间,杀开一条血路,逐村肃清残敌,很快夺取王庄、范庄、大王庄、彭庄、贺寨、冯庄、张伍店等村庄,撕开了南进的缺口。

凌晨三时,十六旅旅长尤太忠、政委张国传分别率领四十七团、四十八团跨过浮桥,接替大、小雷岗的坚守任务。大、小雷岗离浮桥南岸约二里地,像两只触角伸在外面护卫着桥头。部队南进时从大雷岗旁边穿过。小雷岗在左前方,紧傍河堤,离敌人主力所在的汝南埠很近。十八旅冲过去时,据守大、小雷岗的敌人虽暂时被打退,但他们撤出时放火烧了村里的房子和村外的秫秸堆,撤出后又不断用炮火轰击浮桥和附近村子,造成房屋多处倒塌,阵地烟尘弥漫。敌分三路向小雷岗猛扑,四十八团沉着应战,连续打退了敌人次冲击。战至八时许,敌再次发起攻击,突入了小雷岗阵地,占去了一半村子,直接威胁浮桥,情况十分紧急。尤太忠批准四十八团团长李耀光以营的预备队,实施反冲击,并以河堤上的侧射火器全力支援,将敌人逐出村外,恢复了阵地。此战,一营营长陈达身先士卒,壮烈牺牲。我架设的浮桥在敌机和炮火猛烈扫射轰炸下,曾被打断,坚持在浮桥旁指挥的参谋长赖光勋立即命令工兵连带头跳下河去抢修抢接,保证了中原局、野战军和纵队机关渡河。

敌攻不下小雷岗,夺占不了浮桥,遂改变进攻方向,企图攻占大雷岗,拦腰截断我南进通路。时后,敌以个连兵力向大雷岗发起攻击。坚守村外开阔地的四十七团一营尖刀连,依托工事,把敌人放近打,与数倍于我的敌人进行白刃格斗,敌人遭受惨重伤亡才进至村边。四十七团以猛烈火力迎头痛击,将敌阻击在我阵地前沿。敌不甘心失败,以两个营再次进攻。经过一上午激战,我军以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使敌失魂落魄。尽管敌冲锋号吹了几遍,敌人的士兵始终趴在地上不敢向前半步。旅长尤太忠抓住这个有利时机,令团长安仲昆先集中火力予以杀伤,随后令个连和五十四团个营从敌侧翼勇猛反击。顿时,敌人被杀得东奔西窜,弃尸余具。

与此同时,由岳城渡河的左路十七旅,掩护纵队野炮营和辎重部队安全渡过汝河。旅长李德生以其主力进到汝南埠东南,击溃敌人一个营,直接威胁汝南埠之敌侧后,有力地配合了十六旅、十八旅的作战。敌八十五师惧怕被围歼,龟缩在一起不敢妄动。十八旅乘机将五十四团一营调上去,变后卫为前锋,在前面扫荡前进。

当指战员们看到手拄木棍的刘伯承司令员与邓小平政委一起,和普通战士一样昂然行进在南进的队伍中时,大家的情绪更加高涨,任凭敌人的飞机、大炮怎样疯狂,部队一直像一条斩不断的铁流,滚滚涌向前方。

激战中,刘邓首长、中原局和野战军机关、纵队直属队和南下工作团的数名领导干部,全部安全渡过汝河向彭店前进。杜义德率领四十六团在万金店顽强阻击敌人后,也渡过汝河。

下午时,十六旅拆掉了浮桥,以四十八团在在闾河店,四十七团在彭店以北,逐步阻击追敌。

部队到达彭店后,刘伯承司令员高兴地说:“这一仗打得好!我们这次能突出敌人的重围,主要靠我们向敌人采取了坚决的进攻,迫使进攻的敌人变成防御,主动变成被动。打仗就是这样,在关键时候只有勇猛才能战胜敌人。”

月日,刘邓大军渡过淮河,分别占领固始、潢川等县城,顺利完成了挺进大别山的最后行程,像一把利刃插进国民党军的战略纵深。

此战共歼敌人,其中俘敌人,毙伤人 ,胜利完成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空前壮举。

这一战略举措迫使国民党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从而扭转了全国的战局。刘邓大军挺进并转战大别山,与陈粟、陈谢兵团的外线出击,从根本上改变了全国战局,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当毛主席在延安接到刘邓的报告“我军已胜利完成渡过黄河、进入大别山之任务,敌人追剿计划完全失败。”时,他大大吐了一口气,意味深长地对周恩来说:“我们终于熬出来了。”

重要作用

在此次军事行动之前,毛泽东,邓小平及刘伯承曾经反复研究过,这是一次大胆的军事冒险,甚至赌博.在出发前的誓师大会上,邓小平提出了这次行动的三种可能:一,部队到不了大别山;二,部队到大别山后站不住脚;三,部队扎根大别山.他继续提出,要坚决避免第一,二种结果,努力实现第三种结果.因为第一种的结果是,刘邓大军被消灭,第二种结果是,返回根据地打游击。在后来的淮海战役的时候,刘邓在大别山的战略游击区的建立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刘邓在西线的积极运动和作战,则无法达成对国民党在徐州周围集结的重兵集团的包抄任务,则只可能是华东野战军在徐州东北地区打一个小规模的淮海战役。年十一月十五日夜,中原野战军攻占宿县,歼敌一个师,切断了敌徐州与蚌埠间的联系,完成了对徐州的战略包围。这是淮海战役发展成为巨大的战略决战规模的关键。而中原野战军,也就是刘邓部在大别山地区的跃进,使得他们能够占据一个有利的攻击位置,从而能够与华东野战军实现东西夹击这样大规模的战役合围。所以刘邓在跃进大别山是一个伏笔,是一次历史转折时刻的壮举,成败不可单拘囿在刘邓在大别山的战斗损失上,刘邓脱离后方,以弱击强,能够全建制的坚持到全局范围的战略反攻,这便是伟大的胜利。也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那么对此你怎么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