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清的秘闻轶事之一:三回求人开“后门”
“有些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些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这是近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臧克家留下的名言。一位身经百战、叱咤风云的老将军-刘华清应证了这句名言,他虽然走了,但是他还活在革命老区人民心中。
刘华清将军走过了年的人生历程,他留下很多值得追思的东西,特别是他放下将军的“架子”,三回找到国务院副总理求情开“后门”为百姓谋福祉,在他的家乡—湖北省大悟县传为佳话。
大悟盛产烟叶。上世纪年代,大悟人一直想办个烟厂,虽然烟厂已纳入国家计划内,什么时候能批下来,还是个未知数。为尽快投入生产,老县长黄世鹏代表家乡人民来到北京找到刘华清,听完汇报后,刘华清说:“家乡人利用自己的优势谋发展,这是可以的,我也会在政策范围内给予帮助。”当时,大悟办烟厂的事,李先念主席也签字赞成。因办烟厂手续较为复杂,刘将军为此多次找到国家烟草专卖局负责人做工作、协调、沟通。最后找到国务院分管烟草计划的副总理求情,终于心诚所至,金石为开。大悟卷烟厂提前建成投产,为大悟家乡人民送了一个硕大的“金娃娃”。
大悟县磷矿资源丰富。年,大悟县向省里和中央建议建磷铵厂,并将这个意图向刘华清汇报。刘华清听了后觉得建议很合理,于是他不顾年老体弱,奔走于中央有关部门,并提出忠恳建议,后来国家计委派人到现场调查研究,批准了这个项目。项目开工时,刘华清还亲自赶到现场祝贺项目开工建设。今天的黄麦岭磷化工企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这次说好话“走后门”,他又一举成功,给家乡人民送了一个“聚宝盆”。
九十年代末期,国家计划新修京珠高速公路,大悟县地方领导听说后,希望高速公路路过大悟,以带动老区经济发展。县里领导专程赶到北京找到刘华清,他认为这个想法十分合理,也符合国家有关扶助老区发展的政策。他再次“走后门”为家乡说话。于是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邹家华写信反映情况。后来,规划方案中的京珠高速公路贯穿大悟全境。显然,他这次“走后门”如愿以偿,给家乡人民送了一个“大礼包”
按理说,像他这样从炮火中走来的高级将领,何等高风亮节、大公无私,但为了能让家乡早日脱贫致富,他却“以权谋私”“走后门”。而他的“以权谋私”,不是用特权假公济私,而是提建议回报家乡。这就是他心系革命老区,不忘家乡父老的赤子情怀和平民本色。
刘华清的秘闻轶事之二:三推亲人打“招呼”
刘华清为家乡的发展“走后门”,在革命老区-大悟人民心中有口皆碑。但是,他的亲人求他与当地政府领导“打招呼”帮忙办事,他却以各种理由,一推再推,让找他的亲人不得不“理解万岁”而放弃了想法,在他的亲人心里,他是一位坚持原则,秉公无私的好干部。
刘华清将军的家乡是湖北省大悟县吕王镇刘家垸子。每次亲人到北京看望他时,总想请他出面跟当地政府领导“打招呼”帮忙办点事情,都被他婉言相推。有次,他的弟媳、岁高龄的陈文清想请他为侄儿安排个工作,将军总是说“孩子大了自己多学点本事,哪里找不到事干。如果我出面说话,不是为难别人吗?解决可能很为难,不解决我这张老脸哪里放…”一席话让亲人感到心服口服。
刘将军的胞弟刘梅清一直在家务农,而且住的是一间普通的平房,他认为哥哥在朝中做了“大官”,总想找他帮忙为自己“开绿灯”,在政府部门谋个“差事”。有回,他亲自找到哥哥谈了自己的想法,刘华清老板老眼地推辞:“你本身是个农民,书读得不多,文化不高,到政府部门工作不适应,留在村里有田种,有活干,不是很好吗?还想到哪去?”从此以后,刘梅清再也不敢讨没趣。
年月日,刘华清回到故乡时,他看到风烛残年的姐姐刘润清来见他,心里十分感激。记得,在他还不懂事的儿童时代,姐姐纺线,弟弟读书,常常相伴劳作至深夜,就是靠姐姐纺线织布挣钱供他读书。今天,用什么相报呢?当姐姐提出要把大女儿的户口转出来,将军的双眼湿润了。刘华清一边向姐姐赠送礼品,一边又安慰姐姐说:“孩子们都转出去,没文化,不能工作,怎么办呢?不但给组织添麻烦,而且自己生活压力大。全国这么多农民,都转户口安排工作,国家怎么承受得了?我们是国家的人,不能干不符合国家政策的事情。”姐姐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反而还安慰弟弟说:“不合政策就不办。”
从此,曾经想请他帮忙的亲外甥,亲侄子…,看到他屡次坚持原则、婉言相推的情景后,他们都无法开口,纷纷放弃了转户口、安排工作、当兵提干、困难救济等诸多要求。
刘华清虽然对待亲人不搞“特殊化”,但是每次在北京接待亲人都是热情好客,把家里的好烟、好酒、好菜拿出来供亲人享用,在身体许可的情况下,他都要出席作陪,跟亲人敬上一杯酒,夹上一筷菜,不忘记家乡的养育之恩,当亲人离京时,他总忘不了给亲人送上回家的路费。刘将军有权不搞“特殊化”,在家乡湖北大悟传为佳话。
下一篇:刘华清:孤军长征的故事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光武帝刘秀:江山美人我都要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