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江南泾县新来了一位姓周的知县。周知县上任伊始,便大手大脚地花银子,一时间,泾县百姓背地里都称呼他为“富贵知县”。
泾县城里有一个戏班,长年在景和戏园里唱黄梅戏,泾县城里的百姓时常前往景和戏园看戏。
这天下午,景和戏园里又有一场好戏开演了,随着剧情的展开,台下的戏迷们如痴如醉。这时,一声喝彩忽然响起:“好!”
戏迷们正看在兴头上,猛然听见这一声“好”,不免有被打扰的感觉,于是纷纷皱起了眉头,有几位戏迷甚至准备狠狠地斥责那喝彩之人一番。可大家循声一望,立即都不吱声了,因为那喝彩之人竟然是周知县—不知何时,周知县也到景和戏园里看戏来了。
只见周知县大大咧咧地坐在那儿,一边听戏,一边摇着折扇,身边的几位衙役不时地递上茶水、瓜子,听到高兴之处,他还跟着哼上几句……
戏唱完了,戏迷们正准备离开景和戏园,忽然,周知县大声冲着一位衙役叫道:“你去将那位唱小生的戏子叫来!”
戏迷们听了这话,都停住了脚步,想看看周知县命人叫来那位唱小生的戏子做什么?有的戏迷忍不住小声地猜测:“周知县该不是想找那位唱小生戏子的茬吧?说实话,他唱得不错啊……”
就在戏迷们纷纷替那位唱小生的戏子捏把汗之际,那戏子已经来到了周知县的面前。周知县把那戏子夸赞了一番,然后从一位衙役的手里拿过两锭银子,塞在了那位戏子的手里,道:“这是本官赏给你的!”众戏迷伸头一看,见那两锭银子竟是二百两。
戏子唱得好,戏迷给点赏钱,那是常有的事,但一般只赏几吊铜钱,最多也就一二两银子,像周知县这样一下子就赏了二百两银子,在景和戏园里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这事在泾县城里一传开,百姓们都说周知县出手真大方,真会糟蹋银子,但他们没想到的是,周知县出手大方、会糟蹋银子的事情还在后头呢!
半个月后的一天,周知县领着几位衙役上街闲逛。逛着逛着,他一抬头,看见街边有一家刘记绸缎铺,于是抬脚走了进去。
周知县在刘记绸缎铺里待了半个时辰,饶有兴趣地将铺里的各种绸缎看了个遍,一边看还一边说:“不错,真不错。”看完各种绸缎之后,周知县让刘掌柜把每种绸缎各取出三匹包好。围观的百姓心里头直打鼓:这周知县该不会仗着自己的权势白拿那些绸缎吧?
这时,却见周知县指着柜台上的算盘,道:“刘掌柜,你把账算一算吧!”
刘掌柜在算盘上一阵“噼里啪啦”,算好了账,随即大声报出了数目:“一千两!”
周知县从怀里掏出一张银票,往柜台上一放,然后命几位衙役扛着那几捆绸缎回县衙里去了。围观的百姓涌进铺里一看,那张银票的面额正是一千两,顿时,大家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这周知县真是大手笔啊,一下子就买了一千两银子的绸缎!”有的说:“这周知县真是大手大脚,连价都没还一下,就付了银子,太便宜刘掌柜了……”听了这些议论,大赚了一笔的刘掌柜眼睛笑眯成了一条缝。
周知县在刘记绸缎铺里买了一千两银子绸缎的事很快在泾县城里传开了,并传到了马掌柜的耳朵里。
马掌柜开了一家古玩店,这天上午,他的一位熟人见他没有打开店铺的大门,却在街上急匆匆地走着,便问他为何不在店里做生意,急着上哪儿去?马掌柜一本正经道:“我正赶着去做生意呢!”
熟人好奇地问道:“你去哪里做生意?”
马掌柜回答:“我去县衙里,去做周知县的生意。”
熟人更加感到好奇:“你去县衙做什么生意?”
马掌柜神秘地一笑:“当然是古董生意了!我打算邀请周知县来逛我的古玩店,万一他看中了店里的古董,我可就发财了!周知县银子多,出手大方,他赏了那位戏子二百两银子,在刘记绸缎铺里购买了一千两银子的绸缎……这些事我都听说了,周知县的银子真是太好赚了,我可不能放过这么好的机会。”说着,马掌柜乐呵呵地继续赶路去了。
从那天开始,马掌柜便每天去一趟县衙,十多天后的一个上午,他终于如愿以偿:周知县领着几位衙役出现在他的古玩店里。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