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读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东昌府的没羽箭张清一连用飞石打伤卢俊义攻打东昌府的一十五员战将。他的飞石打人奇功是怎么练成的?要知道这根根梢梢的事儿,还得从他放马遇师苦练的故事讲起。相传,没羽箭张清,彰德府城北二十五里张家庄人氏,自幼家贫。世道又乱,苛捐杂税稠如牛毛,当时有这么一个顺口溜:官家的税,屠户的刀,农民种地累弯腰;地主肥流油,农民穷苦骨髓都被喝干了。常言道:祸不单行。张清十五岁那年,爹娘因贫病交加,接连下世去了,剩下他孤零零一个。那时,正是北宋末年,朝廷昏庸,官府腐败,贪官横行,地主和官府相互勾结,苛捐杂税逼得老百姓无法活。有的卖儿卖女,有的逃荒要饭,有的聚众造反。在那暗无天日的时代,一个十五岁的孩子,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得讨饭为生,四海为家。他无有目的地向北讨要着,走啊走啊,一天,来到了冀州北,眼看到了北国地界,正巧遇到了一家养马大户。这大户利用山坡草多,养马卖给马贩子或宋朝官府,见张清到来要饭,左看右瞧,见他身材高大,有把力气,就想雇他放马。言明只管饭,管穿管住,试用一年,愿意就干,不愿意就拉倒。张清心想:先有饭吃再说,于是,就给这家养马大户放开马了。张清早起赶马到山坡草地去放,共放一百多匹。开始赶放可难了,一百多匹马从圈里赶出,乱窜乱跑,他赶了这匹,那匹又要跑。啃草快的早早吃饱,啃得慢的还在啃,吃饱的就光想往外溜,赶这匹,那匹又跑。第一天将马赶回圈,累得他连晚饭都不想吃,晚上还得起来看几次,马要跑了,或让人偷了,可不是玩的。第二天还是如此,不到一个月时间,累得张清又黑又瘦。时间长了,他就不想这么跑着赶马了,就缝了个布袋,装上些小石子,投往外跑的马。起初,怎么也投不准,砸不住,只得边跑边赶边砸,还是累得他腰酸腿疼。一到晚上,身子骨像散了架,再累,他晚上还得起来看马圈。就这么放了半年有余。一天,他正在山坡上放马,从山西边走过一位白须白发白眉的老头,但却鹤发童颜,双目炯炯有神。他见张清赶马和甩石子拦马,就坐在一块石头上看,看了一阵子,对张清喊道:“小伙子,你这是练的什么功?”张清扭头看了看老头,坐在那捋胡子笑话他,生气地说:“你没看到吗?投功,赶马功!”老头笑了笑:“这法太笨!”张清说:“不笨没法,有能耐你投!”老头又笑了笑说:“我投就投,把你的石子拿过来。”张清背着石袋跑了过去。老头拿过两个石子,对张清说:“坐这儿不用动,看准往外溜的那匹马,凡是好溜的马,都是头马,只要治住了它,其他的都老实了。”说后,用一块石子轻轻一甩,正巧砸在那匹马的右耳上,那马扭头就往左拐,不敢再往右边跑了。其他马都跟随它啃草,也没有乱跑的了。老头在山坡上同张清闲拉,越拉越热乎。哪匹马想往外溜,老头一块石子甩了过去,就再也不敢外跑了。老头知道了张清的身世,最后要下山时,他对张清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常言说得好:‘钢梁磨绣针,功到自然成。’你坐在山坡,瞄准十步远的那棵三丈高的柏树,每天对准最尖上的那片柏叶尖,投一百次,再将投出的石子拣回来。”说后就走了。
老头走了,张清心想,试试看。他抬头往那棵柏树尖上一看,分不清哪个是最尖上的叶片,更看不准叶尖。转而一想:“老头功夫可能就是这么练出来的,我试试。”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