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要一次次犯同样的错?”我相信不少家长对着自己的孩子说过这么一句话。那么,为什么孩子们都会有这种现象呢?主要的原因是对这件错事不用心。用心和不用心的的区别就是,用心对待这件错事的人同样的错只犯一次;而不用心对待这件事的人同样的错误犯多次,甚至是屡教不改。对这样的“熊”孩子我们该如何去教呢?下面C教育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我们从故事去思考或许您会得到很大的启发。最近我听到一个有关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史蒂芬葛雷的故事。有个报社记者采访他,问他为什么会比一班人更有创造力,是什么因素让他超乎凡人?
他回答,在他看来,这都与他小时候他母亲给他的经验有关。有一次他尝试着从冰箱里拿一瓶牛奶,他失手把瓶子掉在地上,牛奶溅得满地都是——像一片牛奶海洋一样!
他的母亲来到厨房,并没有对他大呼小叫、教训他或者惩罚他,她说:“哇,你制造的混乱还真棒!我几乎没有看见过这么大的水坑。反正损害已经造成了,在我们清理它之前你要不要在牛奶中玩几分钟?”
它的确这么做了。几分钟后,他的母亲说:“你知道,每次当你制造这样的混乱时,最好你还是得把它清理干净,让物归原处。所以,你想这么做吗?我们可以用一块海绵、一条毛巾或一只拖把。你喜欢哪一种?”他选择了海绵,于是他们一起清理打翻了的牛奶。
他的母亲又说:“你知道,我们在如何有效地用两只小手拿大牛奶瓶上已经做了个失败的试验。让我们到后院去,把瓶子装满水,看看你是否可以拿得动它。”小男孩学到了,如果他用双手抓住瓶子上端接近瓶嘴的地方,他就可以拿住它不会掉。这堂课真棒!
这个知名的科学家说,那一课使他知道他不需要害怕错误。除此以外,他还学到,错误只是学习新东西的机会,科学实验也是如此。即使实验失败,我们还是会从中学到有价值的东西。
如果每个人的父母都跟他母亲的反应一样,那不是很好吗?、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是否先不要急着批评孩子,因为批评不但会让孩子接下来处于一种左耳进右耳出的模式,你接下来说的再有道理,他一句也听不进去。而且还会潜意识的忘记自己做错过的这件事,那么没记住了错误自然就还有下次。、引导孩子学会正确处理这件错误的事情的方法。记住是引导不是指挥。我们尝试在说解决方法的时候可以加上“你想不想知道…..”“你觉得这样…….”、引导孩子预见错误的后果。只有对一件事情经过思考,才会对事情有深刻的印象,越糟糕的结果越是印象深刻。所以孩子们需要自己去思考与体会。或许您会得到更多的启发,欢迎在本文下留言讨论.
下一篇:为什么孩子离不开手机?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师生间超幽默问答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