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姑姑住在城西,距离我家二十多华里。小时候去她家串门,那时候什么交通工具也没有,徒步行走三个多小时,到她家的时候,又累又饿。匆匆的吃顿午饭,就急着往回赶,回到家时太阳就快落山了。每次去她家串门都快成了我的负担了。但姑姑很喜欢我,每次都点名要我去。我也只能受累的去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柏油公路很少,公路大都是沙土路。运输工具既落后又缺少,短途运输全靠人力车。邻县博山县樵岭村,加工器材包装筐,到我村收购“紫穗槐”。每斤加一分钱的运费,有我们负责送到。国道莱芜至博山段,山高坡陡,迂回曲折,非常难走。但当时每斤一分钱的运费是诱人的,我们下午装好手推车,明天一早就出发了。独轮车装了四百多斤,几十辆一字排开,场面也很壮观。刚走的时候,还觉的挺轻松。渐渐走的累了,也到了上山的路了,一个伙计想休息一会,又恐怕掉队。勉强走了一程,实在累坏了,把车子放下。仰面朝天的躺在路边,长叹道:“我不走了,一步一块钱也不走了”!队长想了一个办法,大伙轮流替他推一段路。我把自己的车子推到前面约一里路的地方放下,回来再给他推上去,周而复始。走走停停,八十多里的山路,凌晨四点出发,晚上十点终于到了目的地。卸完车上的货,腿都迈不动了。拿着货主给的四块多钱的运费,泪在眼眶里打转,真不易啊!
八十年代,我驾驶着一台马力的拖拉机,载着两吨“紫穗槐”,又一次顺原路去送货。原来那么远的路、那么陡的坡,脚一踩油门就呼呼的上去了。早饭后走的,卸完货回到家,正好吃午饭,我高兴的手舞足蹈,情不自禁的唱起了拖拉机手之歌:“铁牛唱哎,马达吼……”。
九十年代,手推车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运输全部用上了汽车,工程用挖掘机、装载机、工程运输车。串门走亲戚做公共汽车,再也不用步行了。
现在,全市开通了公交车,花两块或三块钱就可以到本市的任何一个乡镇,任何一个村庄。出租车招手即停,既方便又省钱。即使要去你从没有到过的地方,司机师傅也能把你安全的送到目的地。
市委、市政府推出的富民、便民工程,既方便了群众,又减轻了群众负担。所有这些,都是改革开放的成果。
回首往事,思绪万千。我坚信,有党的正确领导,群众的积极参与,人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注:紫穗槐是一种类似柳条的植物,用来编筐、篓等用具。
下一篇:心有准备的游牧人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16种寂寞,总有一种属于你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