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词典 精品故事阅读鉴赏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最新资讯故事

差点晕倒!献血前后,千万别做这些事儿

分类: 最新资讯 故事词典 编辑 : 故事大全 发布 : 12-12

阅读 :361

最近,有一则新闻:某位热心群众,旅游时仍不忘献血;没想到献血后面色苍白、浑身虚弱、差点儿晕倒,幸好民警同志及时发现,将她送到了医院。那么,献血和晕倒等表现有没有关系呢,如果有的话,怎么才能预防?献血不良反应献血会出现不良反应吗?会,不过概率很低。国内的数据显示,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3%。也就是说,一百个人里才出现一个。不仅中国如此,全世界范围内献血不良反应率都不高。整体而言,献血是十分安全的。而那些不良反应,按照原因可以分为三类:与穿刺有关、与献血用品有关,与患者的全身情况有关。与穿刺有关的不良反应献血肯定离不开“扎针”。具体来说,工作人员会倾斜着进针,先用针头刺破皮肤,然后刺破血管壁,直至将血液引入血袋。这就引出一个问题:皮肤上的穿刺点和血管壁上的穿刺点有一点的距离。如果献血后没有正确按压,血液可能从血管壁上的穿刺点流出。这些血液或者流出皮肤上的穿刺点,导致捐献者出血(即,迟发型出血);亦或淤积在皮肤下。少量血液淤积可以表现为皮下淤青,如果血液比较多,便会形成血肿;血肿压迫到神经,还可能引起疼痛。此类不良反应,是献血中最常见的。其解决办法很简单:献血之后,不要忽视穿刺点。具体来说,首先是准确、足时按压穿刺点;其次,献血后一天内不要让伤口沾水,也不要急着用这条胳膊干重活。如果出现皮下淤青,可在一天内冷敷,使皮下出血点收缩;一天后宜热敷,以加速淤血扩散。与献血用品有关的不良反应献血分为两类:一是捐献全血,二是捐献成分血,比如血小板。前者,离不开针头、胶带,后者更为复杂,要用枸橼酸盐等药物。这些器材、药物,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比如,捐献者可能对胶带过敏;或者因为枸橼酸盐,出现低镁血症、低钙血症,感到面部麻木,乃至恶心、呕吐。此类不良反应比较罕见,预防办法也很简单。在献血前,血站的工作人员会发放一些材料,一定不要匆匆略过,而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如实填写,比如,以前有没有出现过药物过敏。与全身状态有关的不良反应现在是冬季,医生遇到高血压患者,一般会叮嘱一句:早上起床,不要太着急,要慢慢来。因为,起床太急、身体位置变化太快,血压可能骤然升高,进而引发生命危险。其实,会影响血压的因素很多,血液总量、心理状态、迷走神经的状态等。当迷走神经兴奋的时候,血管扩张、心跳变慢,血压随之下降。如果下降程度太大、速度太快,大脑供血不足,就会导致晕倒。在献血的过程中,捐献者的血液必然减少;一直盯着针头、血袋,可能越来越紧张;如果献血前后比较劳累,迷走神经便会处于兴奋状态。这类不良反应,有个专有的名字: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donation related vasovagal reaction,DRVR)。前面新闻中提到的热心群众,便属于此种情况。由于血压的变化,轻微者,可能会头晕、出汗、面色苍白;严重者,也许会直接晕倒,进而导致摔伤。据国内学者统计,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总体发生率不高,严重者更少,在千分之一左右。即使遇到了,也不用过分担心。只要及时蹲下或躺下,好好休息一会儿,很快会恢复健康。那么,该怎么预防这类不良反应呢?调整全身的状态,尽量不要刺激迷走神经。比如,献血前后适当补水,不要过分劳累;献血过程中,试着转移注意力、保持心情舒畅。又如,可以在献血前后进行肌肉收缩和舒张活动(applied muscle tension, AMT),利用肌肉活动避免血压快速变化。总之,献血是好事。国内对于义务献血者也出台了许多政策,既有荣誉奖励,也会在捐献者和亲属需要用血的时候提供方便。只是献血前后需要注意一些,以便减少不良反应。参考文献[1] TAHERI SOODEJANI M, HAGHDOOST A A, OKHOVATI M, et al.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in blood don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J]. American Journal of Blood Research, 2020, 10(5): 145-150.[2] K A, A V, G L, et al. Adverse events and safety issues in blood donation--a comprehensive review[J/OL]. Blood reviews, 2012, 26(1)[2023-11-25].[3] 中国输血协会. 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 GB 18467-2011[S/OL]. (2011)[2023-11-25].[4] 中国输血协会. 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预防和处置指南: WS/T 595-2018[S/OL]. (2018)[2023-11-25].[5] 中国输血协会. 献血不良反应分类指南: WS/T551-2017[S/OL]. (2017)[2023-11-25].[6] 杨俊鸿, 陈敏, 何涛, 等. 我国全血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Meta分析[J/OL]. 中国输血杂志, 2021, 34(4): 376-381.[7] 谢东甫. 浅谈献血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应[EB/OL]//上海市血液中心. (2018-01-19)[2023-11-25].作者:赵言昌 科普作者审核:刘正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主任医师

下一篇:为什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大吼大叫?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一元复始万象新公募眼中2024“漂亮击球点”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