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资再出手收购百年老字号,中药企业如何应对日本汉方药崛起?
分类: 最新资讯
故事词典
编辑 : 故事大全
发布 : 04-17
阅读 :137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林昀肖 北京报道近日,日本三井物产和制药公司乐敦公开宣布,用46.4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总部位于新加坡的百年中药品牌“余生仁”86%的股份,余下14%的股份,三井物产将会2024年6月之前完成收购。去年4月,有百年历史的老牌中药企业辰济药业被日本津村制药集团以2.5亿元收购,一度引发市场热议。近年来,日本企业频频入局中药产业链引发行业高度关注。对此,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卫生健康法学教授邓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该现象反映了中国中医药市场的吸引力和国际投资者对中国传统医学价值的认可。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关于中医药知识产权、传统知识保护与传承的担忧。特别是随着日本制造的汉方药物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市场更是流传着“中国原产、韩国开花、日本结果”的说法,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国家中医药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健康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侯胜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强调,这个说法过于极端,目前,在欧美、日韩等地的中医药产业规模仍无法和中国相提并论。侯胜田也指出,在中医药振兴发展过程中,部分国外企业对中医药领域感兴趣并非坏事,这也是一个可以互相借鉴的过程。邓勇也认为,中医药守正创新,既要充分挖掘和传承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也要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增强中医药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资企业发力布局日前,日本三井物产宣布与乐敦制药公司将收购余仁生国际,给予这家新加坡中药公司8亿新元的估值。三井与乐敦的合资公司,将向Righteous Crane Holding公司买下余仁生国际(下称余仁生)的86%股权。这家合资公司是一家特殊目的公司。三井指出,收购交易完成后,合资公司将提出全面收购其余14%余仁生股权的要约,余氏家族则将重新投资部分资金于三井与乐敦的这家合资公司。收购完成后,有百年历史的华资中药企业余仁生,将成为日资公司,乐敦持有余生仁60%的股份,三金物产持有30%,余生仁的创始家族持有10%。近年来,日资企业进军中国中药行业的现象屡屡出现。其中,值得关注的是日本汉方药市场的绝对龙头津村制药。据国开证券研报介绍,2021年津村制药实现销售收入约1300亿日元,合人民币约65亿元,占日本汉方药市场规模约60%,同时占日本医疗用汉方制剂市场规模80%以上,位居第一位。津村企业报告书也指出,津村制药长期经营愿景是到2031年,海外销售收入比例超过50%,其中海外业务主要指中国业务,按其2021年中国业务收入比重大约8%的比例,未来10年间中国业务或将成为津村制药未来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津村制药在近年来持续推动在华布局,2021年4月,津村曾收购中药饮片企业天津盛实百草中药科技有限公司,花费12亿元,该公司目前注册信息已更名为平安津村药业有限公司。股权穿透后,津村目前持有其44.8%股权。此后在2022年8月,津村制药又与主营中成药的健民集团与合作建立“津村健民制药有限公司”。2023年3月,津村制药又增资天津中药产业基地项目。在一年前的2023年4月,日本津村制药集团以2.5亿元人民币收购前身为“宝鸡制药厂”的辰济药业,引发市场热议。不过在三个月后,平安津村有限公司又退出股东行列。据日本企业研究院分析,日企收购中药老字号兴趣持续增加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首先是看中老字号的品牌与药方价值。如余仁生在中国香港、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经营着176间零售店及29间医馆,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同时余仁生经营140多年,积累了大量中医秘方。其次是掌握中药原材料采购渠道。原材料是中药品质的关键要素,中国是日本汉方药主要原料进口地,余仁生掌握有中草药供应源头的采购渠道,这是日本中药企业所关注的重要资源。据介绍,日本汉方药起源于我国,约在5~6世纪后从我国直接传入或经由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后来在日本经过1400多年的发展,成为了目前的日本汉方药。日本将汉方制剂分为“医疗用汉方制剂”和“一般用汉方制剂”。据日本汉方生药制剂协会总务委员会公布的《药事工业生产动态统计年报》统计,2020年,日本汉方药市场规模约2136亿日元。其中,汉方制剂市场规模约1957亿日元,占比约91.6%,生药及其它销售占比相对较小。另外医疗用汉方制剂的市场规模约1546亿日元,占整个汉方药市场规模约72%。一般用汉方药制剂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但目前在整个汉方药市场占比仍仅在20%左右。整体而言,国开证券研报指出,自1976年日本政府将医疗用汉方制剂纳入日本医保体系的报销范畴,日本汉方药市场快速发展,虽经受20世纪90年代“小柴胡汤”事件较大事件性冲击,但1976年-2020年行业年复合增速达到了14%,近两年增长有所加快。国开证券研报也介绍,2020年日本汉方药市场规模换算成人民币约106.8亿元,相较于我国近7000亿元的中药饮片及中成药的市场规模还很小。同时按2020年数据测算,日本汉方药市场占整个日本药品市场的规模不及2%,占比较少,而我国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市场规模占到我国药品收入已将近25%。中药企业如何应对?对于中医药企业被日资收购的现象,邓勇认为,该现象促使我们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发展我国的传统医学资源,确保中医药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不被轻易转移和利用。“面对日资企业带来的挑战,国内中医药企业需要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其中包括加强研发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疗效,以及增强品牌影响力。”“在应对日资企业的收购战略时,国内企业可以采取如下策略:首先,是加强战略合作,通过内外部资源整合,提升自身实力;其次,可利用法律法规,保护自身合法权益,防止核心技术和市场被不当利用;此外,要加大国际化步伐,通过海外并购、合作等方式,学习国际市场运作经验,扩大国际影响力。”邓勇分析称。面对日韩汉方药物快速崛起,在互联网上也出现了中药产业“中国原产、韩国开花、日本结果”的担忧说法,以及“中国中医药产业已被日本超越”等言论。对此,侯胜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强调,这些说法过于极端,缺乏事实依据,目前,在欧美、日韩等地的中医药产业规模是无法和中国相提并论的。侯胜田也指出,在中医药行业发展过程中,部分国外企业对中医药领域感兴趣并非坏事,这也是一个可以互相借鉴的过程。国外企业的布局,可以使中医药行业出现鲶鱼效应,带来良性竞争,从而刺激国内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根据贝哲斯咨询发布的《2023年全球中医(TCM)行业规模、产业链、竞争力及重点区域市场调研报告》数据,2022年全球中医市场规模达到13988.41亿元人民币,中国中医市场规模达到11484.48亿元。《中医药行业发展蓝皮书(2022年)》也指出,在中药材种植和加工环节,目前我国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国内中药材产量保持平稳增长趋势,2021年全国中药材产量约为487.50万吨。在强调无需过度担忧的同时,侯胜田也表示,部分日本企业、韩国企业在中医药产业发展中的做法也值得学习,例如在单品运营、开发新剂型方面。目前,日本已拥有汉方制剂近300品种。日韩汉方的基础研究起步早、投入大,且制药工业与制剂技术先进、质量体系完善、国际化及市场占领意识较强,造就了日韩汉方制剂在国际市场上认可度高、知识产权保护较系统。据央视报道,据统计,目前日本使用的中药材超过80%都是从中国进口的,日本国内的中药材只占到10%左右。《世界专利数据库》显示,在全球,中国提供的中药古方超过1万个,但其中只有0.3%在国际上申请了专利,而日本的汉方药则垄断了70%以上的中药专利。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启迪药业董事长焦祺森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指出,传承创新发展好中药经典名方关乎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大中医药基础研究投入,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是中医药国际化的基础与保障。为此,他针对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建议:第一,进一步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符合于中医药特点的专利审查与保护制度。第二,鼓励中医药专利国际化申请(PCT申请),培育专业化的中医药知识产权国际化申请代理机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区域性与时效性。第三,鼓励中药制剂新剂型、新技术、新工艺、新辅料等研究与开发,并应用于中药经典名方制剂工艺,实现中药经典名方制剂关键技术创新,提升专利保护的可行性。第四,鼓励支持开展已上市中药制剂真实世界等临床研究,挖掘中药经典方临床新价值,实现临床新价值专利保护。邓勇也认为,日本企业在中医药传承发展和国际化过程中的某些做法值得学习,例如,重视研发和创新,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提升传统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强化品牌建设,通过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以及注重质量控制,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此外,面对中药老字号企业被收购背后的经营不善问题,侯胜田分析称,中药老字号企业发展主要面临四方面问题。首先,是发展观念相对保守,观念的落后体现在中医医学和中医药产业两方面;其次,是管理水平不高,尤其体现在运营管理方面,中医药产业格局整体较为零散,中小企业较多,但这些中小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较低;第三,是品牌意识不强,营销水平不足,缺乏营销专业人才和总体战略设计;此外,是创新意识不够,科技研发等方面投入不多,而医药行业则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利润、研发周期长的“三高一长”特点。如何实现现代化,也是中医药振兴发展中绕不开的问题。侯胜田认为,这涉及中国传统医学在传承和创新中的平衡,中医药行业必须要实现现代化,不进则退。“在中医药行业现代化发展中,主要有两方面工作,一是中医药现代化技术与中医药研发相结合,二是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对中医药未来发展带来的变化。然而目前,国内很多中医药企业在药品研发方面投入不足。”在未来中医药全球化发展方面,侯胜田建议,中医药发展需要体系化的战略性规划和投入,首先,应该建设一所全球中医药大学,同时,也要大力发展中医药国际康养休闲旅居服务。“国外学生在学习中医回国后,必然会开设诊所提供中医药方面服务。而国际中医药医疗健康旅游服务是中医药和康养休闲相融合的产业,在游客付费体验后,进而可以传播中医药治疗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