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辉的故事)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我国教育界发生了两件大事:先是于一九七七年恢复了已经停止了十余年的全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接着又于一九七九年开办了全国性的广播电视大学,简称电大。 起初的几年,电大专门面向企、事业单位招收在职职工为学员。阿辉此时已经参加工作三年了,他有幸成为了第一届电大学员,是带薪上学的。 广播电视大学分为三级:中央电大、省级电大、市(区)级电大。中央电大负责高层管理,制作授课的电视片并播放,以及拟定考试题目等;省市(区)电大负责学员的学籍管理和印制考试卷、考试等日常管理。而学员则分散在一些有教学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组建的电大班里。 阿辉所在的电大班刚开班时有三十多名学员,分别来自六、七个单位,其中:隶属总参某军工单位的学员最多,占到了一半以上;阿辉同单位来的学员有六名,居其次;学员最少的单位只有一人。 由于这个军工单位的教育实力相对雄厚,组建了电大教学班,并以其单位代号做为教学班的命名。后来,有几名学员由于学习跟不上或其它原因陆续退了学,还剩下二十多人。 电大在我国尚属首创,鉴于教学经验不足,所以,这一届仅设置了机械和电子两个专业,阿辉选学了机械专业,同单位的学员有两人也选学了机械、另三名学员则选学了电子。 教学班学员的成分很复杂,就入学前的既有学历而言,有早年毕业的老初中、有老中专,有老三届、有新三届,还有近几年毕业的高中生。年龄差别也很大,最大的接近五十岁,最小的才二十挂零。 由于学员的知识层次和年龄的差别都太大,所以对课堂上讲授知识的接受程度差别也很大。 第一届中央电大配备的师资力量很强:第一学期开了三门课:高等数学、无机化学、(公共)英语。 第一节课是数学概论。是请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讲的,使同学们有幸一睹了这位对中国和世界应用数学界做出了伟大贡献的数学巨匠的风采。 三门课的主讲老师分别是北京大学的邵士敏老师(高等数学)和郑培蒂老师(英语)、北京师范大学的田荷珍老师(无机化学),个个都是名师。 中央电大或许也考虑到了学员条件的参差不齐,所以在第一学期采用慢讲和重播结合的方式授课:上课时老师讲授得很慢,以便于接受程度低的学员能够理解;上午播出的课程,下午还会有一次重播,照顾领会慢的学员。尽管如此,还是有一小部分学员感到十分吃力,理解不了所学课程的知识难点。 由于阿辉入学前就自学过大学的高等数学等课程,有了一些基础。所以,这种慢节奏的授课使他感到太拖沓,为了不影响别的同学,他就采取听半节课、睡半节课的办法应对。时间长了,他练就了特别的睡功:坐着便可以打盹儿十到二十分钟。 他的这门功夫令同桌很羡慕。 在电大,阿辉第一学期的感觉就是新鲜、轻松、有趣。 新鲜:一大群老老少少的学员坐在一起看电视听课,在画面上讲课的都是名校的名师,老师讲得娓娓动听,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轻松:阿辉除了要机械地背一些枯燥的元素符号、分子式、方程式等化学知识感到麻烦以外,对数学、英语的兴趣浓厚,未感到任何的吃力。 有趣:英语教材的大部分课文都是中外故事,尽管老师没有背诵课文的要求,但是,阿辉依然自愿背诵了大多数感兴趣的课文;阿辉对高等数学的微积分知识极感兴趣,虽然每次讲课后老师只留不多的几道题做为作业,但是,阿辉却把当时使用的《高等数学习题集》(樊映川编写)上的题目几乎做了个遍。 阿辉这些自愿、加倍付出的努力,皆是兴趣使然。 (未完待续) 本文为随寓而安原创,版权为个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出自《一品故事网》并标明作者。如果纸媒刊载,须经本人同意,敬请与本人联糸:MENGJIANXIN@。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