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济南解放东路二钢水泥厂旧址建筑工地,施工人员在挖掘土方时,发现了一座规模较大的明崇祯二年砖砌多室墓。由于墓室早年被盗,没有发现墓志铭,所以无法确定墓主人的身份。但是墓室门楣上“赵公藏真处”的题额和“皇明崇祯二年端阳建”的落款等相关文字,却为我们隐约透露了这座神秘墓葬背后隐藏的秘密。
“藏真处”是什么意思
这座明代古墓西侧墓室门已经被打开,上面雕刻有精美的兽首衔环图案和若干文字。门楣上的“赵公藏真处”字样,让我们首先了解到这样一个信息,这座古墓应该和明代末年一位赵姓人士有关。其中“藏真”一词应有特指,肯定是有别于普通人士存放棺椁的地方。那“藏真处”是什么意思呢?
在浙江奉化有一座岳林寺,传说是弥勒菩萨化身布袋和尚出家、圆寂、埋骨之地,宋代高元之有诗赞美岳林寺曰:“弥勒藏真处,招提映碧空”。布袋和尚能以德行感化世人。也就是说,只有品德高尚可惠及乡里的人死后,其墓葬才能称作“藏真处”。那么,明代济南城中有哪位赵姓人士的墓葬可以享此称号呢?
翻开浩瀚的典籍,有一位叫做赵强的人首先跃入我们的眼帘。这个赵强,是历城县的岁贡生(送入国子监读书的优秀生员),他性格慈善,被济南府城内的民众称作“赵佛”。据说曾有盗贼夜入其家,赵强不仅没有捉拿他,反而在听到盗贼诉说身世凄苦以后,倾力周济了他。两年后,赵强夜间行至山水沟(今泉城广场西),被强盗打劫,情急之下赵强连忙呼救,结果强盗听出是赵强的声音,马上就跪下祈求他原谅。原来这个强盗就是当年的盗贼,赵强在问清楚他是因为没钱安葬母亲才出此下策后,就原谅了他,并又帮他安葬了母亲,最终使这个人弃恶归善。因此赵强被时人公认为是德行著于乡里的人。
与他一样,赵强的儿子赵应奎也是这样一个人,并且为官时曾经在刀下从容地游说群盗改邪归正。因此,赵应奎和秦邦彦等八人一起并称为有品行的济南名士。可见,赵强一家以德著称于当时。但问题在于,赵强、赵应奎是明代中期人,显然和明末“崇祯二年”的年号不合。
“黄堂”是什么意思
在古墓门楣两侧,有这样一副对联称赞墓主人说:“一代文章藏玉宇,千秋事业肇黄堂”。从这副对联的上联中,我们不难推测出,这座古墓的主人应该是一个很有学问并且有著作流传于世的人。赵应奎有一个儿子叫做赵世卿,字象贤,号兰渚,明代隆庆五年(年)进士,官至户部尚书,有《司农奏议》和《司徒三约》等著作流传于世。他与明代济南诗人潘字霓、名宦穆深等人交往密切,是有明一代济南很有名气的大人物,完全符合“一代文章藏玉宇”的赞语。
据史书记载,赵世卿死后葬于“荆山”,而这个荆山就在解放东路二钢水泥厂旧址的南边。由此可见,墓主人应该与赵世卿有着很大的关联。不过,年代,赵世卿的墓葬已经在荆山南麓被发掘,出土了《明资德大夫户部尚书赠太子少保兰渚赵公墓志铭》,明确告诉我们赵世卿死于万历四十三年(年),与崇祯二年相差年,所以这座墓葬的主人也不可能是赵世卿。
对联的下联称赞墓主人说,“千秋事业肇黄堂”。也就是说,家族兴旺千秋永在的基业起于“黄堂”。那么?这个所谓的“黄堂”又是什么意思呢?原来据《汉书·郭丹传》记载,黄堂是府一级行政长官办公的正厅。等到明清时期,借以代称“知府”。由此可见,墓主人肯定是个做过知府的人物。
赵弦和赵浚初孰是孰非
沿着赵世卿家族的谱系考察下去,我们惊奇地发现,赵世卿有个儿子叫做赵弦。这个赵弦先是担任了官后军都督府都事一职,是个从七品的小官,然后升任为六品太仆寺丞,为皇帝管理与马匹相关的事务。继而成为从五品的户部江西清吏司员外郎,负责江西的财政事宜。最终外放出京,先后担任了河南府(今河南洛阳)知府和高州府(今广东茂名)知府。
史志记载,赵弦很有才略,所到之处都有政声,显然是一个品德高尚可惠及乡里的人。而且他还著作有《牧民政略》一书,专门讲解如何以德行政,显然也配得上“一代文章藏玉宇”。更重要的是,作为知府,“千秋事业肇黄堂”也和他恰好合适,似乎这个墓主人“赵公”应该就是赵世卿的儿子赵弦了。
然而,赵弦也有一个儿子叫做赵浚初,查看此人的事迹可知,他先是担任周王府(在今开封)左长史。周王依仗自己是皇亲国戚,导致所作所为往往触犯法律。每当周王犯错误时,赵浚初不但不怕得罪周王,反而总是按照职责对周王加以教育,全力维护百姓的权益,结果得到了开封百姓的拥护。因此朝廷便晋升他为河南知府。另外,赵浚初也有著作名为《宦迹录》,人生经历和他的父亲几乎如出一辙。如此一来,赵弦、赵浚初看似都符合墓主人的条件,此二人究竟孰是孰非呢?
秦梦皋究竟是谁
考察这座古墓,在“皇明崇祯二年端阳建”的后面,还有一个人的题名,自称“晚学秦梦皋书”。这个秦梦皋又是何人呢?这又得回到赵世卿的父亲赵应奎的时代来考察了。前面说过,赵应奎与一个叫做秦邦彦的人被后人并称为有品德的名士,但这个秦邦彦比赵应奎要小一些。
秦邦彦在任大兴(今北京大兴)县丞(相当于副县令)时就以“精律令,性刚直”而著称。当时的大兴县令想要冤杀一个平民,秦邦彦起而为其鸣冤,县令不听,二人居然相互殴打着到上司京兆尹(相当于首都的市长)那里去评理,最终结果是以秦邦彦的胜利而告终。然而秦邦彦自此看透了官场的腐败,愤然辞官返回济南,以教书终老故里。
在返乡教书的晚年,秦邦彦居然喜得贵子,他给这个儿子起名秦梦皋。秦梦皋专心读书,进入县学专心学问并且文章出众,成为当时济南城内的文化名人。秦邦彦和赵应奎两家都在城内颇有声望,所以秦邦彦的儿子秦梦皋和赵应奎的后人自然相交甚得,给墓主人“赵公”题写门楣和对联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山东巡抚蒋国柱是“赵公”的孙子?
知道了秦梦皋的身世,那么我们梳理人事脉络可知,赵应奎和秦邦彦大致生活在嘉靖年间,且秦邦彦年龄比赵应奎要小。赵应奎的儿子赵世卿出生较早,为嘉靖十七年(年)。故而按照常理推测,赵世卿的儿子赵弦出生在嘉靖末年(嘉靖年号共使用了年)。秦邦彦是晚年得子,所以基本可以肯定秦梦皋的年龄比赵弦还要小,所以秦梦皋在落款中自称“晚学”。由此可以想见,墓葬的主人就是赵弦。
这是因为,在赵弦父赵世卿死后年,也就是崇祯二年,赵弦也逝世了,他被埋葬在父亲墓葬的荆山附近。赵弦的经历和作为完全可称为“一代文章藏玉宇,千秋事业肇黄堂”。加上赵、秦两家在济南城内的地位,秦家的子孙来给赵家的子孙彪炳功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虽然赵弦的儿子赵浚初也有过知府的名分,但显然又比秦梦皋的年龄要小,秦梦皋自然也就不可能称“晚学”。
崇祯十二年(年),清军攻入济南,赵弦的一个孙子赵棕被清军掳去,当时他只有岁,由此可见赵弦逝世于崇祯二年是符合常理的。至此,这座古墓的主人身份也就可以最终确定了。再后来据清代济南诗人朱曾传考证,赵棕被掳后加入了汉军八旗,竟然又在顺治年间回到济南担任山东巡抚。他迫切想与家人团聚,但家人却因为效忠明朝而不愿和他相认。考察顺治年间的山东巡抚,年龄与赵棕相契合的,仅有顺治十八年的汉军镶白旗人山东巡抚蒋国柱。假如此说为史实,那这才是“赵公藏真处”背后最大的秘密。
下一篇:三国猛将排行榜:关羽为何仅排第九位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中国历史上的十个无名英雄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